全天24小时稳定人工计划app登录注册_全天24小时稳定人工计划平台登录客户端
中新网北京9月24日电(记者 邢蕊)北京时间23日晚,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隆重开幕。开幕式上,最后一棒火炬手汪顺与十余米高的“数字火炬手”共同点燃主火炬塔。这一刻,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实现同频共振。
作为本届亚运会办赛理念之一,“智能”一直贯穿于杭州亚运会筹备举办全过程。从场馆设计、参赛流程到观赛体验,先进的数字技术、一系列的智能化应用,不仅助力亚运精神薪火相传,也直接展示出数字中国建设的新成就。
资料图:9月23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在浙江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科技成果的运用,在历届大型体育赛事中屡见不鲜。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首次使用电子计时、2008年北京奥运会首次使用“鹰眼”技术、2016年里约奥运VR技术首次应用于奥运直播……可以说,体育赛事早已插上了“科技翅膀”。
如今,在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撑下,杭州亚运会出现多个全球首推、首创、首用的应用和科技。
例如,面向办赛端推出的APP“亚运钉”,是全球首个大型体育赛事一体化数字办赛平台,集在线沟通、人员管理、赛事培训、礼宾管理、交通组织、医疗急救、赛场监管等服务功能于一体,可为数十万赛事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提供线上协同办赛服务。
充满“智慧”的赛事场馆,也为杭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坚实基础。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黄龙体育中心等十余个场馆都在科技的加持下实现了智能化运营。
桐庐县的亚运马术中心,“亚运马术智能化系统”可对马匹健康状况、检疫采样等数据进行数字化化处理,为马匹服务提供信息化支持。温州体育中心体育场草坪下方装有18个传感器,可对草坪根部温度、湿度等数据采集分析,实现草坪科学养护……
国际奥委会首席信息科技官艾拉里奥·孔纳曾盛赞杭州亚运:“感谢杭州,通过这样一次亚运会,通过云技术,来创造了新的历史。云技术支撑了这次亚运会,为往后的大型体育赛事提供了一个最好的榜样。”
资料图:杭州亚运会攀岩中心。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
随着体育赛场中高科技的运用,智能观赛正在颠覆传统观赛模式。9月初,全球首个支持超大空间超高并发的“亚运AR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这是杭州亚组委推出的智能亚运项目。通过智能亚运一站通进入“AR服务”,观众便可享受AR场馆导航、AR吉祥物迎宾秀、AR知识科普等服务。
不仅如此,中国领先的5G技术也将缓解大量观众带来的交通、通信压力。据介绍,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大莲花”组建的异频、同频双层网络,可打造具备超密组网能力的弹性自呼吸5G通信网,同时满足8万名观众的通讯需求;在亚运场馆应用的智能超表面技术,可改变电磁波的传播方向和幅度控制信号的传播,实现更好的信号质量和覆盖范围。
对于无法亲临现场的观众,杭州还在城市侧推出各类观赛空间,丰富线上线下观赛观赛渠道,鼓励市民通过交互、沉浸的方式参与体验,真正做到了亚运盛会,全民共享。
资料图:9月23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在浙江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图为火炬手汪顺挥手致意。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杭州亚运的“智慧”,同样延伸至赛场之外。跨越时空距离,打破数量限制,每一个普通人只需要一部手机,便可实现亲身参加亚运的梦想。
去年11月,杭州亚组委首创性推出“亚运数字火炬手”活动。参与者轻点手机,化作一星火苗、一枚光点。超一亿参与者最终汇聚成开幕式上的“数字火炬手”,与线下火炬手一起,共同点燃亚运会主火炬,同时点燃了体育之梦、中国之梦和亚洲之梦。
虚实结合,不仅出现在开幕式上。除了出圈的“数字火炬手”,在“亚运元宇宙平台”内,用户能以虚拟人的身份游览亚运城市美景、体验虚拟竞技、观看精彩赛事,轻松实现足不出户,玩转亚运。
杭州亚运会不仅是运动员健儿突破极限的舞台,也是展示中国尖端科技的窗口、共建亚洲文明共同体的桥梁,或许也将成为中国勇立潮头、实现复兴的里程碑,科技改变生活,也会造福你和我,当智能科技融入衣食住行的每个角落,我们都将见证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富强的中国。(完)
中新网长沙9月24日电(杨路平 袁勤思)爽朗的笑声,隔着手机都能感受到对方的自信与快乐,很难想象这是一位需要长期坐在轮椅上的残障人士。9月23日晚,尹红所在的轮椅舞蹈队登上了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舞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强不息。
尹红与舞蹈队队员。受访者供图
尹红出生在湖南郴州,因患有小儿麻痹症导致下肢残疾,从此只能在轮椅上生活。1992年,她从湖南省供销学校(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前身)家用电器专业毕业后,先后在地方供销社干过营业员、仓管、出纳,后遇到体制改革下岗,便来到杭州发展。
初到杭州,尹红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迷茫期。直到一次偶然机会,在陪父母进京旅游时看到的一段轮椅上的精彩舞蹈,让她深受触动。舞蹈,从此成为尹红闲暇时的“必修课”。
然而,在轮椅上起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除了技巧上的提升,还面临着体能的考验,我需要反复练习控制轮椅跟上音乐节拍,直到轮椅如自己的腿一般灵活自如,做到即停即转即快。”尹红回忆称。
好在命运总是眷顾努力奋斗的人。2017年,杭州市残联筹备成立一支轮椅舞蹈队。当时已经46岁的尹红第一时间报名,并凭借平时的勤奋积累,成功入选。
在后面的训练中,哪怕一次次摔跤、压脚、磨出茧......尹红都咬牙坚持了下来。“舞蹈给了我人生更大的舞台,在这里我认识了更多为生命起舞的人,她们就像照进我生命里的光,让我明白梦想不应该被双脚束缚,所以训练再苦也能坚持下去。”
尹红登上亚运会开幕式的消息,最先在大学班级群里炸开了锅,同学们无不为其欢欣鼓舞。“人未到笑声先到”是同班同学罗军对尹红最深刻的记忆。
罗军回忆,尹红在学生时代就非常自律自强,不仅没有因为身体原因搞过一次特殊,还经常给身边同学带去温暖。“学数字电路的时候很难,尹红经常学习到凌晨2点。她曾给班上几位怕冷的同学送上亲手织的围巾和手套。”
尹红所在的轮椅舞蹈队拥有十多名队员,年龄最大的60岁,最小的27岁,曾参与多场全国性的重要演出,拿下浙江代表队参加全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八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轮椅舞蹈比赛的最好成绩。
“杭州市残联轮椅舞蹈队自2017年组队以来,最大的目标就是能够参加这次家门口举办的亚运会的开幕式,更希望轮椅舞蹈能够成为亚残运会乃至残奥会的比赛项目。”尹红说。(完)